若你目前正在參與公司產品的開發過程,接下來的內容彙整我們公司進行易用性測試的心得或許對你有幫助。Let’s go.
為什麼要做?
以下情況發生過,因此想避免再次發生
-
時間花了,但成效不彰
例如:使用者都不懂這個服務在幹嘛、每個步驟與流程都充滿困惑… 但已經花了 2 個月投入開發
-
溝通基礎不一致
例如:我覺得這個功能必須加入、我覺得介面應該是、我覺得這個不該做…
好處在於可以減少錯誤結果產生的可能,同時讓各個角色回歸的溝通基礎回到使用者上,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流程
我們透過以下步驟,完成 3 輪,每輪 5 人的易用性測試:
ㄧ、前置作業
-
測試目的
想知道目前平台中消費者在消費流程時是否能如預期的順利進行?
-
安排受測對象
找有網購習慣,有喜歡網紅 / 部落客的消費者。約訪同時詢問對方相關的資訊,以利實際測試時的情境設定。
-
工作分配
妥善分配工作。例如:受訪者誰找?測試過程誰來主持?場地在哪?後側問卷的設計?…
二、排練
從團隊成員中挑選一位不參與產品開發的成員進行模擬測試。熟悉整個測試流程,相關人員也能掌握合作默契。
三、實際進行
-
噓寒問暖 & 相關提醒
受訪者多為成員的親朋好友。測試開始前可以透過簡單的聊天讓受測者放鬆心情後就可以進行接下來的測試的相關提醒。例如:
- 待會活動怎麼進行…
- 由於內部需要….,會進行操作畫面錄影以及錄音
- 測試過程中請受測者把心中的 OS 說出來,例如:看不懂 OOXX、不確定 OOXX、我猜可能是 OOXX
-
情境設定與任務分配
讓受測者認知到後續的測試發生的情境以及受測者該完成什麼任務。例如:待會你將看到某個紅與某個行李箱品牌的揪團活動,請你試著加入揪團…
-
測試開始
當受測者進入指定情境與任務後,參與人員要注意::
-
立場中立
多用詢問來探究受測者的訊息。例如:受測者皺著眉頭反覆的來回瀏覽某個部份。你可能會這樣問:你似乎再比對著這兩個頁面的資訊,為什麼呢?受測者就能接著回答,甚至主動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
-
不解釋
當受測者的行為或是反饋與原先產品設計衝突時,這時千萬別急著解釋。因為真實消費者的身旁不會有人幫忙解釋。
-
協助歸納
受訪者經過一連串提問並給予建議後,相關人員需為對話彙整。例如:因為這部分 OOXX,導致你會認為 OOXX。然後你覺得如果 OOXX 會比較好,是這樣嗎?
-
-
後側問卷
透過問卷的方式能夠輔助產品改善的過程。問卷評分的方法可參照此篇SUS 系統性量表。
-
後續訪談
東聊西聊然後結尾。若受測者在未來沒有機會進行第二次測試,則可以向受測者解釋整個產品的服務內容、流程.. 受測者知道正確版本後通常可以更近一步的取得建議。例如:目前你知道服務的流程是 OOXX,那麼剛剛在某個 part 讓你很困惑,你覺得可以怎麼調整會比較好?
四、結束後的下一步
當易用性測試結束後參與人員勢必會註記一大堆筆記。該如何處理這些反饋?
-
容易調整,效果明顯的反饋
某些反饋只需簡單的調整就能帶來明顯的效果。例如:扣款方式的提示沒有被注意到。那麼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資訊搬移到眼睛會注意到的地方。測試結束後相關人員整理出合理且可以快速調整的反饋,調整後觀察下次測試中問題是否被改善。
-
共同且關鍵的反饋
測試到第 3 人後,受測者會有共通的反饋。例如:我不確的這裡的價格是原價還是優惠過後的價格?我不知道目前的進度是什麼。測試結束後相關人員整理出重複出現的反饋,特別是會影響產品價值傳遞的反饋。
-
回顧先前的反饋
例如:第三輪時回顧第一輪的反饋。並試著比較出差異與改善的內容。
把握上述原則後會讓易用性測試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每次測試都有在進步,花費的時間才有意義。
額外補充
幾點我認為可以留意的,建立好對的 mindset
-
開始就對了
不需拘泥於形式與流程。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合適的流程後開始你的易用性測試,肯定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
-
情境越真越好
你的服務一定會發生在某個特定的情境。若產品的概念很新,受測者沒有辦法透過簡單的一句話理解。有必要把特定情境清楚、真實的模擬出來。測試結果會更具有參考價值,並避免受測者放錯重點(e.g 變成商業模式檢討大會)
-
先求有再求好
調整的過程中,關鍵的訊息先訴求準確傳遞到使用者的腦中,再著墨於如何讓介面、流程、體驗變得更好
-
測試本身不是重點
畢竟測試完後的改進與優化才是最重要的 XD
最後致謝
致謝這段期間受到我 Messenger 騷擾攻勢的朋友們!以及實際參與 YOSGO 內部易用性測試的朋友們!